X
X

重阳节老人养生保健攻略

发布日期:2018-10-18 浏览次数:20589

    重登高望远 尊老敬老
    由于九月初九“九九”谐音是“久久”,有长久之意,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。
    老年,应该是快乐享受一辈子劳动成果的时候。老年人的健康、养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,如何让父母健康快乐呢?小编梳理了一些老年人秋季饮食起居等方面的注意事项,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、延年益寿。你也赶快学习一下吧!

饮食篇

      老年人的饮食跟年轻人不一样,老人吃饭得有讲究,不仅仅是吃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。更重要的是老人在一餐中,先吃什么,后吃什么,这些也会影响他们食欲的。那么到底老年人应该如何正确选择吃饭的顺序呢?

      先吃点新鲜蔬菜或豆制品,比如清炒白菜、菠菜,凉拌黄瓜、豆腐丝等。这些菜比较清淡,吃后不会影响消化,反而由于清淡,更有了食欲。

      再吃一些味道稍重的炖菜和炒菜,比如说宫爆鸡丁、麻婆豆腐、鱼香肉丝等。由于开始吃得比较清淡,这时候吃点味重的东西,更能增加食欲。
      然后是主食,五谷杂粮含各种营养,是人体必需的食物,每餐都应该适当摄入。老年人不宜吃得过多,过多增加饱胀感,对肠胃不好。
      最后来点甜品,(如甜汤、点心等)作为餐桌上的调剂。它们放在最后吃,一则可以起到爽口的作用,二则可以帮助开胃。但甜品也不宜吃得过多,适当几口就好了,一定要让胃留出一点“空间”来。
      以上吃饭顺序不仅能让老人们吃得多一点、吃得香一点,更能让老年朋友们吃得健康。

      老年人饮食宜掌握以下十个原则:
      蔬果宜鲜,新鲜、有色的蔬果类,富含维生素、矿物质、膳食纤维,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,有刺激食欲增加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。
      数量宜少,若要身体安,三分饥和寒。老人要吃多种食物,但每种食物数量不宜过多,每餐七八分饱。
      质量宜高。质量高不意味着价格高,如豆制品、蛋、奶等都是质量高的食品,老人应当经常食用。还要注意多吃鱼,少吃肉。糖的主要来源是主食和蔬果,尽量减少白糖、红糖、砂糖等精制糖的食用。
      食物宜杂,没有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,因此,每天都要吃谷类、蔬果、菌藻等多种食物,还要注意荤素搭配,粗细搭配,色泽搭配,口味搭配,干稀搭配。
      质地宜软,老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好,所以,饭菜质地以软烂为好,可采用蒸、煮、炖、烩等的烹调方法。选择的食物尽量避免纤维较粗、不宜咀嚼的食品,如肉类可多选择纤维短,肉质细嫩的鱼肉;牛奶、鸡蛋、豆制品都是最佳选择食物。
      饮食宜淡,菜品要清淡,口味忌重。建议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。建议老人一日的食物组成:谷类150-250克,鱼虾类及瘦肉100克,豆类及其制品50克,新鲜蔬菜300克左右,新鲜水果250克左右,牛奶250克,烹调用油30克,食盐6克,食糖25克,少饮酒,喝足够的水分。
      速度宜缓,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、吸收。尤其在吃鱼时更要注意。鱼肉由于肉质松软、细嫩,容易咀嚼、消化和吸收;蛋白质含量高;脂肪含量低等优点,是老人的首选食品。但由于鱼刺的问题,限制了许多老人的食用。解决好这一问题,首先要选鱼刺较少的鱼类,吃鱼时,最好不要与米饭、馒头同时吃。

      饭菜宜香,老人食欲降低,在食品的制作方面要更加精心,注意色、香、味、形的调配。此外,优雅、安静、整洁的就餐环境;集体或结伴就餐的形式,都可提高老人的就餐兴趣。

      饮水宜多,老人对口渴的感觉不像年轻人那么敏感,因此,要自觉多喝水,可选择淡茶或白开水。千万不要等到口渴再喝,以免缺水。缺水会引起老人便秘和体内代谢失调。

      温度宜热,食物的最佳消化吸收过程是在接近体温的温度下进行的。老人对寒冷抵抗能力较差,一旦食用生、冷、硬的食品,就会影响到消化、吸收,甚至引起肠道疾病。因此,老人的食物以温热为主。
     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,饱食容易导致老人老年痴呆,据医生介绍,老人进食过饱营养过剩后,大脑中被称为“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”的物质会明显增加。如果长期饱食的话,则会引起脑动脉硬化,出现大脑早衰、智力减退等现象。往往人们在饱食之后就会有种想睡觉,或者特别困的感觉,主要原因是全身的能量集中在消化食物身上,而大脑也处在一个需要能量运转来维护的一种状况,当大脑没有能量运转时,其智力也会受到影响。

      中医认为,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,生理功能趋于平静,阳气逐渐衰退,气候逐渐转凉,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令。

      当心秋燥引发旧疾,由于“秋燥”的影响,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,比如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鼻炎等,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。应对秋燥,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,比如用石斛煲汤。
      老年人大多有旧疾,有些病虽然本身与季节关系不大,比如胃病、血压或血糖比较高等,平时病情控制得还不错,但却很可能在夏秋转换的时候因为秋燥、感冒等小问题而引起旧病发作。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、支气管炎等“小病”。


      避免盲目进补,秋季是一个进补的时节,很多老人在此时“贴秋膘”。现在社会上各类养生与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,然而有些观点并非适合所有老年人。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补、食疗。在保健方面一定要与医生多沟通,不要自作主张,盲目进补。很多补品尤其是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,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,否则会对身体造成损伤。


      起居有常很重要。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。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、已经形成习惯的、稳定的生活常规。不少老年人旅游后,身体出现了诸多不适。这是因为旅游一方面让老年人感到疲劳,吃不好、睡不好。另一方面,旅游前后以及旅游期间的生活作息突然改变了,而老年人的适应能力比较差,旅游回来后,不是血压高了,就是心脏感觉不舒服了,只好去医院看医生。此外,老年人还要注意心态平和,不要过喜过忧,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,情绪的波动不利于养生。


这些老人不宜秋冻:患有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,交感神经兴奋,全身毛细血管收缩,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增大,血压升高,易引发中风。
     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受寒冷刺激后,会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缺血、缺氧更加严重,从而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。
      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老人,在秋季易感受风寒湿邪,常会出现腿部胀痛、沉重感,或伴有肿胀、行走不便等症状。
      患有糖尿病的老人,受到秋凉刺激后,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,表现为手足麻木、疼痛等,严重者可表现为坏疽。

秋季日照减少,气温渐降,花木凋零,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因景触情,产生忧郁、烦躁、凄凉、垂暮之感。老年人情绪不畅,更会加速生理上的衰老。子女们应多跟父母聊天,多交流。

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!

妇儿在线

微信服务号